開瓶之後,我們開始品酒了!
葡萄酒會讓人如此心嚮神迷,常常是因為其單純的本質卻帶來複雜又多重的感受,葡萄充其量就是個水果,其氣味除了所謂的"果味"外,卻常常出現更多的松木、花香、礦石、菌菇、甚至動物毛皮或麝香味,而氣味本身就容易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進入當時的回憶,這就是品酒最大的樂趣所在。
我們可以用眼睛、鼻子及口來品酒:
視覺的賞析:
要觀察一杯酒的方式,我們可以將桌上放一張白紙,將酒杯下傾約90度,如此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酒的狀態、顏色及酒緣(有關酒緣、酒腳等,講另闢一章說明之)。
為方便紀錄酒的外觀,提供以下指標:
- 清晰度:清晰、清澈、晶瑩、混濁、模糊不清、渾濁、暗淡
- 明亮度:發亮、晶瑩、明亮、灰暗、黯淡、鉛灰
- 強度:色澤佳、深色、鮮明、普通、淺淡
- 顏色。因不同的品類顏色有所不同,分別以白酒、粉紅酒及紅酒說明之:
1. 白酒:
白金、綠黃金色、淡金色、金黃色、乳黃、鵝黃色、綠黃、金黃綠、灰黃、水綠、琥珀黃、枯黃、古金的、斑點的、粉紅的
2. 粉紅酒:
淺牡丹、覆盆子、山鶉眼(淡紅)、橙色、似鮭魚橙紅色、杏子、灰紅
3. 紅酒:
紫羅蘭紅、鮮紅、石榴紅、牡丹、淡黃、紫紅、黑櫻桃紅、櫻桃紅、紅寶石、硃砂紅、醋栗紅、磚紅、橙紅、赭、棕紅、紅轉黃褐
嗅覺的賞析
酒的香氣又分為:
- 外部香氣:
- 靜止:當酒倒入酒杯,尚未晃動酒杯時的香氣
- 搖動:當手握住酒杯腳或酒腳下緣時,有律動的將酒順勢在杯肚內晃動,酒與空氣快速接觸後,會散發出更濃的香氣。
ps: 手拿酒杯時,請千萬別碰到乘酒的杯肚,以免手的溫度影響酒在細緻中的變化。
- 內部香氣:
含一小口酒,輕輕吸入空氣在口中攪動酒液,讓香味散發到整個口腔,深吸一口氣後,閉緊口鼻,酒的內部香氣會透過口鼻之間傳出。
而酒的香味多半用生活中的香味為描述的依據,列舉一些常見的香氣分類:
- 新鮮水果:
漿果類、櫻桃、黃色水果、柑橘、熱帶水果、蘋果香、香蕉 - 水果乾與堅果
糖漬水果、水果乾、堅果 - 花香
白色花、紅色花、柑橘花 - 香料
香草、甘草、胡椒、百里香、肉桂、丁香 - 植物性香味
青草、乾草、青椒、黑醋栗葉芽、蕈菇類 - 動物性香味
皮革、毛皮、肉乾、麝香 - 烘培燻烤香
可可、烤麵包、煙燻 - 礦石
火石、硫磺、碘、礦物質、土質 - 其他,如酵母。
有些優雅的行話要記得,當我們聞到萬金油或白花油的味道時,我們得說:鼠尾草,冬瓜茶=>烘培,八角或滷味=>茴香
另外,也分享鼎鼎有名的Wine Aroma Wheel,已經有人翻譯成中文版,這是由美國釀酒與葡萄栽培協會(American Society for Enology and Viticulture, ASEV) 製作。使用Aroma Wheel時從內圈往外尋找香氣,先辨別主香味,再往外圍找附屬香味。
味覺的賞析
后~終於要喝了,不過,若是要品酒的話,可別馬上喝下,讓久留在口中,讓舌頭上的味覺充分感受葡萄酒的味道。舌頭的味蕾可以辨別酸甜苦鹹,而葡萄酒的品嚐則要對酸味及甜味的感受度有所敏銳,除了味蕾的感受,酒在口中的觸覺也很重要,包含酒體的濃綢感、圓潤感、單寧的收斂度及香檳中氣泡的刺激及細致度,進而分析酒的濃度、均衡感、細緻度及耐久性等性質。除此之外,酒入口後所留下的餘香和持久度,也是品嚐葡萄酒的指標之一。
以下提供馬克斯 雷格利斯 先生的針對白酒及紅酒的味覺特性所設計的圖形:
白葡萄酒的味覺均衡度
紅酒的味覺均衡度
今天我將如何紀錄品酒筆記的招數大公開,我就那半招半式,沒闖出什麼名堂,但銀子卻花了不少,卻也甘之如飴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