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國勃根地的春天,一如往常的濕冷偶會飄來綿綿細雨,但是今天一早要去見我心目中的大師,肯定要打起精神,記得第一次來勃根地品酒的第一站就是參訪他的酒廠,從巴黎直衝開車到伯恩,完全沒休息,進入酒廠直接開講,滔滔不絕講了3小時,再加上晚餐的實際(邊喝邊聊),我的勃根地品酒筋骨神經完全被他打醒,受益良多!今天又有功力大增的機會,可以好好補救遺失的學分,豈不殷殷期盼!
低調的小門,經過100次,也不會知道這裡有一家赫赫有名的酒廠。
法國勃根地的春天,一如往常的濕冷偶會飄來綿綿細雨,但是今天一早要去見我心目中的大師,肯定要打起精神,記得第一次來勃根地品酒的第一站就是參訪他的酒廠,從巴黎直衝開車到伯恩,完全沒休息,進入酒廠直接開講,滔滔不絕講了3小時,再加上晚餐的實際(邊喝邊聊),我的勃根地品酒筋骨神經完全被他打醒,受益良多!今天又有功力大增的機會,可以好好補救遺失的學分,豈不殷殷期盼!
低調的小門,經過100次,也不會知道這裡有一家赫赫有名的酒廠。
多年前看了「壽司之神」紀錄片之後,對小野次郎壽司產生極大的嚮往,非常遙不可及,前陣子也看了NHK拍的「和食雙神:最後的約定」,更令人動容!今年幸運之神眷顧,終於有機會走入聖殿堂,出發前,我認真看了兩本相關書籍,把32貫可能會出現的壽司背誦下來,因為不能拍照,我要用我的心、我的眼、我的鼻和我的嘴,慢慢的品嚐。
Maison PIC 跨越一個世紀、傳承四代大廚,家族就有三代摘下米其林三星最高榮譽!
Anne-Sophie PIC 女士出身名廚世家,但是她並非從一開始就踏上廚藝這條路,沒有受正規廚藝訓練,完成學業後,意識到料理深植在她的基因中,於是在23 歲時才走入名廚父親 Jacques PIC 麾下學習,2~3 個月後父親驟逝,父親過世三年後,在哥哥 Alain Pic 接管主廚時,餐廳失去了第三顆星,Anne-Sophie 表示,這打擊對她來說就像他父親又過世了一樣,Anne-Sophie 相當孤單,也決定要繼承父親的衣鉢,她體認到要做一些改變才能拿回第三顆星,她的料理方式的確也跟傳統法餐不一樣,輕盈的口感、運用花朵的裝飾、微妙的細節,注入滿滿的女性能量,在男性主導的廚藝圈子內,不斷創新並且發展出自己的風格,也像是重新為Maison PIC 注入新的生命,2007 年米其林終於賦予她三星的榮耀直到現在!
Annecy (安納西,光唸就好好聽,好夢幻),若有人活在畫裡,肯定是住在Annecy!緊鄰阿爾卑斯山脈,也是著名的滑雪勝地,Annecy 是一個清新古典、有活力,充滿藝術性的小鎮!我們這次是專程拜訪位於安納西湖畔的 Yoann Conte 米其林二星餐廳,真是一場令人心悅神怡的饗宴。
今日我們如約來到勃根地 Morey Saint Denis 村莊的Domaine Dujac酒廠, Dujac是我一開始喝勃根地時,每年都會預購收藏他們家的村莊酒,酒窖能有Dujac的Morey Saint Denis 紅酒當家常備酒,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啊!很高興今年能夠再度拜訪,酒廠的介紹等故事,可以參考之前寫的文章:2018 勃根地酒鄉之旅:新酒報告 - Domaine Dujac 2016,勃根地酒鄉之旅:新酒報告 - 2013/2014 Domaine Dujac,今天就簡單針對喝過的酒款來記錄一下當時的美好。
什麼樣的福氣,能夠再次來到 Domaine Leflaive 品飲新年度的酒款,鼎鼎大名公雞白酒Domaine Leflaive 的酒廠介紹已經不需我多說,想了解一些小故事,可以看看這兩篇:2018 勃根地酒鄉之旅:新酒報告 - Domaine Leflaive 2016 & 2015 勃根地酒鄉之旅:新酒報告 - 2013 Domaine Leflaive(附加Anne-Cloude Leflaive女士喪禮照片)
這裡,我們就單純點,品味一下新酒的風格。
Domaine Georges Mugneret-Gibourg
超過8公頃的葡萄園,9個不同地塊,每年生產約2萬~3萬瓶酒,追求完美的釀酒精神,展現出地塊terroir的風格,是對黑皮諾致上最高敬意。
L'Ambroisie 一直是我嚮往朝聖的米其林三星餐廳,從1988年到現在連續近30年得到三星的殊榮,接受一個月前的預約,由於位子不多,要能入內一償夙願,需要一些好運氣。難得的好福氣,我終於有機會親嚐美味,這一天,巴黎下起難得的三月雪,夜晚低溫寒氣逼人,孚日廣場不似白天那般四溢著上流貴族的文藝範兒,反而是黑暗中地上躺了幾個流浪漢,走在一個衝突的人間迴廊,一盞微微的燈點明了目的地,我們約莫晚間9點抵達餐廳用餐,一扇低調的黑色大門隔開人間和天堂,門一開之後,彷彿一幅古典畫般的景象,將所有的期待真實的呈入眼簾:優雅的侍者走著,四四兩兩的賓客吃著、喝著,他們穿著典雅體面,優雅的笑談著,空氣中有烤麵包的香氣,侍酒師把客人選定的酒仔細的開瓶.......。我撥開髮際間的雨珠,趕緊把身上沈重的大衣卸下,我的眼神切切注視著,身體已成傾斜微俯衝狀,迫不及待又要從容優雅,我們也要進入眾神的饗宴了。
低調的門牌
Domaine Leflaive 一直是我心目中屬於神等級的白酒,儘管有多少人說以前的公雞比較好,或是換釀酒師了會如何,但仍不減他是我心中女神的地位,而實際連續幾年拜訪下來,品飲的感受也是一樣,證明他不敗的地位。
Domaine Leflaive 已經有一世紀的歷史,今年我們品飲新酒的地方換了位置,釀酒的建築空間更加寬敞、潔淨明亮,設備完善。
Domaine Jacques-Frederic Mugnier 來了三次,每次都以為已經是最愛他了,每次來居然還能更愛!這就是J-F Mugnier的魔力與魅力,我說的不單單只是酒,也有酒莊主人和整個酒莊文化帶出來的氣質和風格。有關於更多的J-F Muniger 歷史和葡萄園地塊,可以看看這篇:勃根地酒鄉之旅:新酒報告 - 2013/2014 Domaine Jacques-Frédéric Mugnier (當時寫得好認真啊,要看完都累了,但是現在讀起來還是有收獲咧 )。今天來說說不一樣的吧~
Domaine Armand Rousseau 一直是我心最愛的酒款(沒有之一),今年三天再次踏入酒廠品飲新酒,知道2016年份產量極小,感謝酒廠主人的接待,能夠將心中的心願渴望得以滿足。
今日品酒的主題,是我最喜歡的超級一級園, 來自Gevrey Chambertin村的Clos Saint Jacques,我們盡可能收集了各家酒廠的Clos St Jacques, 選了一家私廚餐廳「Savor」,開始今天的饗宴~
Jacques-Frédéric Mugnier 酒廠酒廠位於勃根地 Chambolle Musigny 村內,其優雅細緻又兼具力道的風格,令人心迷不已,如此細膩精巧的酒廠,也是個人覺得神等級的精英酒廠,一定要好好的從歷史, 從地塊仔仔細細的認識!
又是一個我最愛的酒廠,嗯~在Morey Saint Denis 村最愛的酒廠(確定沒有之一),Domaine Dujac!!。以下是Dujac酒廠門內門外的風景人情,粉絲就是什麼都拍一下。隨著的院前和院後的風景,我也認真的查看資訊,我們來談談Dujac吧!
Armand Rousseau酒廠是20世紀初由Armand Rousseau先生創建的,1930年首先在其村莊開始以自家品牌裝瓶銷售(第一個首創品牌的酒廠是1920年開始的d'Angerville,Armand Rousseau可說是全勃根地第二先鋒),1959年由Armand Rousseau車禍意外過世,由他的兒子Charles接手,Charles擴增了一些頂級葡萄園,也積極地將酒傳銷到世界各地。1982年Charles的兒子Eric Rousseau 加入團隊,協助父親一起釀酒,Charles年事已高,Eric 是目前的主力選手,他引進了一些新的技術和概念,傾向葡萄園走向更自然、更有機的種植,但維持酒廠傳統的釀造方式,減少人為干預。2012年Eric的女兒Cyrielle Rousseau學成回歸,跟著父親一起經營這代代家傳的家族產業。
Armand Rousseau 酒廠已坐擁全Gevrey Chambertin村所有最知名的葡萄園了,其中最知名的當然屬於頂級園Chambertin 和 Chambertin Clos de Bèze,其酒品的品質和價格也是國際頂尖的水準,然而,當我親臨酒廠,才知他們秉持的釀酒精神,是如此真實,一派源自「Rousseau家族的手」,Armand Rosseau的酒是勃根地酒的經典:「細緻、純淨、透過黑皮諾和一點點釀酒師的手,來呈現每一個地塊的真實風貌。」
今天我們來到葛羅兄妹酒廠Domaine Gros Frère et Sœur。酒廠位於勃根地Vosne-Romanée村,是1963年由Louis Gros先生創立,接著由他的兩個小孩Gustave(Domaine Gros Frère et Sœur的葛羅兄妹的兄)和Colette (Domaine Gros Frère et Sœur的葛羅兄妹的妹)接手。到了1984年Gustave過世,則由他們的姪子Bernard Gros (現任的莊主),和Bernard的姑姑Colette一起經營。Benard 年輕有為(當時),重新照顧翻植整理所有的葡萄園,也積極擴增一些葡萄園,目前,葛羅兄妹酒廠已經擁有20公頃的葡萄園,生產8種不同產區的酒款。
本日的最後一站,我們來到Domaine Jean-Marc Morey!Domaine Jean-Marc Morey 於1981年創立, 由其父親的Domaine Albert MOREY分立出來。目前擁有9公頃的葡萄園,分佈在Chassagne-Montrachet, Santenay, Saint Aubin 和Beaune,生產約有20餘種紅白酒。葡萄園的平均年齡約30年,每年生產約6萬瓶,手工採收,採用傳統的方式釀製,白酒在20%新桶醇放一年再裝瓶,桶內進行酒精和乳酸發酵無另添加酵母菌。而紅酒是100%去梗,醇放16~18個月,20~25%新桶,裝瓶後靜置酒窖約1~2年才出口。
這回我們來到Domaine Joseph & Philippe Roty 的酒廠,Roty是 Gevrey Chambertin 的老牌酒莊,家族自1710年就開始釀酒,很多酒款多是老藤,在今年春天拜訪當時,是由Philippe的媽媽和弟妹接待, 從他們對談中充分感受出鄉村葡萄酒農的純樸和自然,近日聽聞大當家Philippe沒撐過癌症的侵襲,於今年10月28日結束了46年的生命,令人感到惋惜,今日且來細細品飲Roty的酒,將是紀念懷念Roty的最佳方式!
本日來到重量級的酒廠 Domaine Méo Camuzet,江湖上之Henri Jayer 傳人酒莊。故事是這樣開始的,20世紀初創始人Etienne Camuzet 開始在最珍貴的Vosne Romanee村內購入葡萄園,因膝下無子1959年由表弟Jean Meo 繼承酒園,正式成立Domaine Meo-Camuzet。
傳奇釀酒師Henri Jayer 則在二次大戰後採無償佃農Métayage 合約替Camuzet 家族釀酒。而Jean Meo 初期多將酒整桶賣給酒商,一直到1980 年,Jean 的兒子Jean-Nicholas Meo 決定繼承家業,取得種植與釀酒文憑後,仍聘請Henri Jayer 擔任釀酒顧問,而Henri Jayer也一直協助看顧產業,直到Jean-Nicholas 的釀酒技術滿意後才功成身退。
Domaine d'Eugénie 酒廠前
2006 年Chateau Latour 拉圖堡莊主Francois Pinault 買下勃根地 Rene Engel酒廠,紀念母親將其重新命名為 Domaine d’Eugenie「尤金妮莊園」。d’Eugenie 位於夜丘的 Vosne Romanee,向來被視為勃根地的最頂尖的產酒名村,以複雜、優雅與深沉的黑皮諾著稱。2009年酒廠遷往原屬於Clos Frantin的建築,為完善設備砸下重金進行一系列的改造,酒窖內現擁有各種容量的可溫控橡木桶,精確的對待每一塊葡萄園,體現對於Terroir多樣性的最大尊重。
頂級園之旅走過夜丘,進入伯恩丘,先進入我最喜歡的白酒產區之一Meursault村,這個村莊雖然沒有頂級園,但其一流的酒廠名下的酒款讓一些愛酒人是追尋迷戀,勃根地現在很流行用單一葡萄園裝瓶,而在Meursault村的地塊和風土獨一,很多酒廠會為不同葡萄園裝瓶出廠。我個人非常喜歡Meursault村的白酒,帶有滑潤的質地,但酒體卻相當有骨架,年輕時的礦石冷冽風格,和成熟後飽滿馨香,都是愛!我們選了燈燈庵日本會席料理來搭配我們今日的白酒,是最適合不過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