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Carbon Age
by Equinox on January 17, 2011
Article name: The Carbon Age
ISBN: 978-986-262-021-2
Author name: Eric Roston
自然的界線
Book reviewed by JW
自然的界線在那裡,每每讓我困惑。這些物質原本都存在地球上,為何毒了呢?是對人而言毒了嗎?從盤古開天闢地來,一開始在地球上的物質應該現在也不多不少的存在地球,或許有被隕石帶進來而多的,或許有人造衛星帶出去少的,但應該也相去不遠。
盛夏時分,家家戶戶將冷氣機全開,耗費更多的能量將熱從房間裡抽出去,導致了整個溫度更向上昇,這又是因為“人”的需求把 “自然”搞糟了嗎?但困擾我的是,人應該是屬於自然的一部分吧,難道說永續發展本身就不自然。
記得在讀書的時後有碰到過台灣的口蹄疫大流行,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口蹄疫的細菌在宿主體內會大肆繁殖,但越繁殖就越會導致宿主的死亡,而在宿主的死亡的幾小時內細菌也會完全死亡。好一個奇妙的回圈,若細菌懂得“永續發展”,它應該就不會過度開發而讓宿主死亡吧。
那人呢?MATRIX Agent Smith 說的人類是病菌永遠學不會節制,是否正告訴我們,自然正是努力的將能量耗盡,讓世界快快達到熱寂,永恆的睡一覺。
那我們現在努力地”自然”的反倒不自然了。
有生命的星球和沒有生命的星球的差異在哪裡呢? 正如這本書一開頭的一段話,羅馬哲學家路克瑞修斯所說的 “在這個階段,你必須承認,一切被認為有知覺的事物仍舊是由沒有知覺的原子所構成。任我們觀察到的各種現象,並未牴觸這個結論,也沒有導致衝突。更精確地說,這些現象牽著我們的手,引導著我們,並迫使我們去相信。有生命之物,就如同我所主張的,是由無知覺之物的產生” 。這一切基於情感的層面,頗難接受。
乍看之下,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反應的是更有效率地將恆星的能量捕捉住,然而經過了時間的河之後,現在看到的是,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或許也會更有效率地把能量耗盡。
記得學物理學的時後光的最短路徑原理,光在通過一個折射率不相同的介面的時後,會偏折一個角度,讓其以最短的時間通過,並且在正要通過的那一剎那,它就做了決定。
光,這創世紀中在天地之後就被創造的,是否簡單的透露一件事。我們屬於自然,而自然正以他自有的方式,剎那中透露著永恆,簡單中呈現著多元。
自大的自我意識,只會像巴別塔般圖勞無功。
The words I love:
「殺不死生命的,就會讓生命更強靭。」Page 99
「生命的火燄在嬰兒第一次呼吸時自行點燃,除非死亡,否則不會自行熄滅。 」Page 144
「思想不是一種能量的形式。所以思想到底怎麼能夠改變物質發展歷程? 這個問題還真是沒有答案。」Page 162
「福特汽車早期的成功,是來自他們勢不可擋的野心,要供應永不滿足的需求。我們可能看得出藍藻的繁榮與福特汽車的成功之間,還有顆石藻及豐田汽車之間,有一種廣義的演化模式。」 Page 179
「銀杏內酯B是世界上最暢銷的草藥制劑,是用來治療記憶力衰退,注意力不集中,陽萎,沮喪,暈眩,耳鳴與頭痛。」 Page 197
「Salis petrace, luro vopo vir can ultri et sulfuris. 。 」Page 200
「這種東西就跟很多發明一樣,是出於偶然 。」Page 202
「科學家做出重大發現以後,並不會像阿基米德一樣大喊我發現了。」 Page 208
「自我毀滅與重新創造而成。」Page 215
「當時我的實驗並不真的有這種需求,為什麼我會設計出這麼細膩的取樣策略?理由就只是我覺得好玩。」Page 232
「不太正式的說,地球史的下一個階段已經有了一個新名字,人類世。」Page 247
「某些科學家,業餘天文學家跟好萊屋製片家滿懷恐懼地望著天空,尋找終結文明的火流星。他們應該反求諸己,我們才是隕石。 」Page 252